织密网格体系 夯实治理基础
决定网格治理水平的关键在网格划分、岗位设定、制度建设。科学划分网格。根据“方便群众、便于管理、规模适度、无缝覆盖、动态调整”的原则,在原有行政村基础上设置网格,各网格内按就近原则划分174个微网格,将建安制造产业园区、卫生院、学校等以微网格形式并入属地网格管理,并指派专职人员作为网格员,实现一张网格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覆盖全镇”。统筹设定岗位。打造“1+2+N”网格队伍体系,“1”即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,“2”即专兼职网格员,“N”即根据网格信息台账,整合退休村干部、热心群众、志愿者等力量,动员支部党员进网格亮身份、晒承诺、评业绩,全方位参与理论宣传、走访调研、矛盾调解、志愿服务各方面。去年以来,全镇共有2100名党员参与网格化治理,累计公开承诺践诺7320次。完善管理体系。网格长、网格员定人、定岗、定责,统筹调配,坚持做到“户数清、人数清、去向清”,同时,指导推动每个村分别科学绘制一张网格基本信息情况图,对每个微网格的覆盖范围等信息进行标注,公开网格长、网格员姓名、管辖范围、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,畅通群众沟通渠道。
打造网格品牌 优化治理模式
全镇创新打造“一网格一品牌”模式,各包保领导牵头指挥,从试点村入手,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,创新优化治理模式。建立网格协商议事会品牌。西张村以“全国协商议事先进试点村”为抓手,探索建立网格协商议事会品牌,整合“两委”成员、离退休老干部、党员群众代表通过协商选举产生网格员,设立监督投诉电话,建立通报公示、评价考核、群众监督评议机制,通过借助“四议两公开”等渠道,网格内大事小事都由议事会协商解决,实现有事不出网格,事情在网格办结。创建“红色网格服务”品牌。东陆房村充分发挥红色革命老村优势,创建“红色网格服务”品牌,紧紧围绕党员队伍建设和群众的实际需求,在网格内创新性开展红色教育、党员联户、为民办实事等活动,真正做到“情暖千万家,服务零距离”,推动红色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。打造“321”网格服务品牌。沟北村创新打造“321”网格服务品牌,制定了上级派单、群众报单、网格员提单,镇党委定单、网格党支部接单,党员群众评单的闭环工作流程。线上,借助居民网格微信群,为居民提供“矛盾调解、政策咨询、便民服务”等清单式服务;线下,发动网格员采取“点对点”“一对一”的方式对居民提供“跑腿代办”服务,让便民服务在网内提供,涉民问题在格内解决,进一步提高网格员工作效率。
推进网格服务 提升治理实效
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高效、精准、便捷的优势,提升网格服务实效。用好线上平台。规范信息采集,精准摸排房屋基本信息,通过网格地图,实现快速“找人、找房、找商户、找党员、找重点人员”。聚焦服务提升,依托数据平台,实现事件“发现—处置—跟踪—督办—反馈—评价”闭环管理,用线上推动线下靠前服务。推行精细服务。探索代办、预约、上门等精细化服务,及时收集矛盾纠纷、环境卫生、社会治安、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信息,明确村级即办、帮代办事项,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办好,将群众服务送到“家门口”,真正让村民住在网格、服务在网格。严格督导考核。结合网格星级评定,对网格、网格员进行考核评价,对表现突出、符合条件的网格员优先纳入村“两委”后备干部重点培养,对网格工作出现问题或不履职不尽责的,坚持“一罚到底”,经通报屡次不改,坚决予以撤换。去年以来,全镇累计评选优秀网格志愿者160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