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肥城市坚持问题导向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,聚焦网格事务繁杂精力不聚焦、网格员单兵作战力量弱、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、吹哨报到成效不明显、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兜不住底等突出问题,从明责任、聚合力、优机制、夯基础四个方面集中用力,实现“风吹草动、网格先知,提早介入、化小化了”目标。
明责任 集中精力办大事 明确网格员工作重心,着力做好重点人群、重点部位、重点风险隐患的发现处置,重点抓好一疏一堵,让网格员减负,当好“探头”和“吹哨人”。疏,对网格员的职责任务进一步聚焦,把发现处置重点人群、重点部位、重点风险隐患问题摆在第一位,编印工作规范、典型案例等口袋书,让网格员吃透要求、掌握方法,同时建立公安、信访、综治、应急等信息线索共享机制,把问题找准找全。堵,打破“万能网格”的倾向,政法部门、镇街、社区三方理清职责界限,明确网格事项清单,严把准入事项,让谁的事谁办、谁负责的问题谁处理。减少不必要的会议、报表,让网格员腾出足够精力抓落实。 聚合力 多方联动齐上阵 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,用好社区工作者、党员、协管人员“三支队伍”,把网格里的大事小情真正兜起来。一是让社区工作者沉下去。每个社区除保留2—3名必要工作人员外,其他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。利用数字治理平台PAD端,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轨迹、上报处置问题等情况自动考核,确保社区工作者真正沉在网格、干在网格。二是让党员参与进来。建立起党员“进网入格”机制,用好正向激励和考核问责两种手段,社区通过抓党员所在党组织撬动“双报到”党员、离退休老党员发挥作用,农村实行“支部联网、党员联户”机制,让党员从最基本的信息发现报送做起,逐步向志愿服务、协商议事等深度参与延伸。将党员参与网格化治理情况作为“三晒一评一公开”、党员量化积分管理、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,对表现不好的纳入教育转化,属于不合格党员的按照程序认定处置。三是让协管人员联动起来。对于持续时间长、专业性强、单靠网格员无法解决的问题,建立“一事一团队”工作机制,安排承办单位人员、镇街干部、村(社区)干部、物业人员、楼院长、片警、家庭医生、志愿者等共同参与,建立起360º无死角、24小时不断档的“共管团队”,信息联动,兜紧兜牢。 03 优机制 形成闭环促落实 进一步提高问题发现上报、处理处置质效,借助数字治理平台,构建起问题快报快接快办的工作闭环。一是问题快报直报。网格员手持PAD端走访摸排,发现问题顺手办,办不了的通过“随手拍”上传系统分流办;建立网格微信群矩阵,群众反映问题第一时间掌握。建立问题倒查机制,定期收集越级信访事件、敏感重大问题等,倒查网格发现处置情况,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精准追责问责。二是办理提速提效。将“吹哨报到”嵌入数字治理平台,各部门单位全部上线,建立“问题收集—分流交办—处理处置—回访反馈—效果评价”工作流程,依据办结量、按时办结率、评价满意率等指标考核排名。发挥“创先争优榜”“问题督办榜”作用,对推诿扯皮、问题办理不到位的,公开通报批评。三是难事提级解决。定期梳理基层治理、信访、12345热线等渠道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,及时召开研判会,市委主要领导牵头交办,限期办理答复。发挥系统预警提醒功能,对群众反映突出、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,注重从全市面上分析研判、推动解决,实现问题隐患早发现早化解。 04 夯基础 建强堡垒筑防线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决定了网格化治理的水平,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就牵住了基层治理的“牛鼻子”。一方面攻坚软弱涣散。开展“精准滴灌式”教育整顿,镇街组建工作专班,村村过筛子,通过精准滴灌式学习、推心置腹式交流、扪心自问式反思,解开村干部思想上的疙瘩,实现整顿转化,集中精力抓好村级发展和治理。另一方面壮大集体经济。深化农村“三资”清理成果,大力推广集体经营“一块田”模式,探索推进村党组织“跨村联建”,发挥好汶阳田为农服务中心作用,整合资源、抱团发展,推动连片振兴。树立经营社区的理念,大力推进社区领办物业公司,依法管理运营小区广告位、停车位、充电桩等资源,探索社区医养结合模式,引导社区建设康养服务站点、老年幸福食堂等,提供低价有偿服务,增强自我“造血功能”,为做细做实网格治理提供物质保障。